佛教中国化|吉祥禅寺践行慈善布施精神

佛教中与“慈善”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布施。佛教在历史上建有“义仓”、“悲田坊”、“安乐坊”、“养病坊”、“安济坊”等许多实践布施的事业。可以说,佛教的布施就是佛教的慈善。

 

 

一、什么是布施

 

慈悲和智慧是大乘佛教修行的核心,而布施直接体现着佛教的慈悲精神,隐含着其智慧的修行,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。

 

大乘佛教不只关注自己生命中的痛苦,而且推己及人,强调要帮助所有的众生圆满地离苦得乐,发起广大的慈悲心。“慈”即是与乐,给予众生快乐;“悲”即是拔苦,帮助众生解脱痛苦。在广大慈悲心的基础上,还要发起增上意乐,也就是“我来承担”的勇猛之心,不推托、不怯懦。进而发起菩提心,即为了圆满地帮助众生,自己要修行成就佛的菩提果位。真正生发菩提心后,佛教即称之为菩萨。

 

癸卯年腊八施粥活动

 

但菩萨不只是发心而已,还要付诸行动,修广大的菩萨行。菩萨行概括起来最根本的就是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

 

布施度是六度之首,梵语音译“檀波罗蜜多”或“檀那波罗蜜多”,即以慈悲之心施舍给众生财物等利益之事。佛教中的布施包含法布施、无畏布施和财布施。法布施,就是正确地教导佛法,或者世间的技术、知识等对众生有益无害的内容。无畏布施,就是把众生从怖畏中解救出来。财布施,是把财物等施舍给需要的众生。

 

布施他人,是向身处困难中的人们伸出温暖的援手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,这是在践行佛陀的教诲,行菩萨道,是作为一位佛弟子应该做到的事。

 

2023年8月21日慰问奉化残疾人学校

 

二、布施的内涵

 

佛教把布施作为重要的修行内容,不只是简单地给予众生财物帮助,还有其深刻的内涵。

 

修行布施可以对治自己对财物等的贪心、悭吝心等烦恼。佛教认为,财物乃至自己的身体、生命都是无常的,而很多人过于贪求自己的利益,甚至去伤害其他众生,结果自害害他。

 

修行布施可以不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。布施时不应去分别这个众生和自己亲近还是疏远,也不去分别布施的功德大小,应该要平等布施,在布施给任何一个众生时想到的是把自己的一切布施给一切众生。

 

甲辰年佛诞日一日捐活动

 

吉祥禅寺多年来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慈善活动,如放生、施粥、公益一日捐等,帮助弱势群体,用心点燃希望,把爱散播人间,把佛法践行于生活。

 

吉祥禅寺将会继续以满腔热情服务社会。不断回馈、造福整个社会,为社会送去温暖和希望,为众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