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解释了什么是“冤亲债主”,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继续解释冤亲债主的由来、解冤释结的必要和如何解冤释结。
冤亲债主的由来
累劫轮回中,我们由于贪嗔痴的驱动,通过身、口、意造作了太多的恶业,与无量众生结下不少怨仇与缘分,常见的如:
身业
身业即我们所作的行为,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杀生食肉,如《楞严经》所记载的——
“以人食羊,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,如是乃至十生之类,死死生生,互来相啖,恶业俱生,穷未来际,是等则以盗贪为本。汝负我命,我还汝债,以是因缘,经百千劫, 常在生死。”
口业
口业即是我们所说的话语,如与人口角相争,诬陷、诋毁、谩骂,从而与人结仇。
这就像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,在此世或后世被当时的被害人以同样的方式加以报复后,这个结才会解开,但解开的同时,我们又会因对方的报复而心生怨恨,从而又结下了新的怨结,如是往复,没完没了。
意业
意业即是我们内心的念头,如对家人、恋人、宠物的贪执也将形成业力的绳索将我们牢牢绑定。
解冤释结的必要
久远劫来,我们通过六根向外驰求,攀援色声香等六尘外境,求名逐利,被五欲所转,从而建立贪、瞋、痴三毒之根,起身、口、意七支之罪,与越来越多的冤亲债主加以绑定。
但我们因为迷而不觉,随着时日之久,这种绑定只会越来越多,越来越牢固,而相应我们所需酬付的苦报也越来越重。
而我们也在“造业-结缘结怨-受报-再造业”的推动下,轮回不休,往来六道,脱苦入苦,永无止息,因此要想摆脱这种循环受苦的情况,就需要解冤释结,也即化解业力。
解冤释结的方法
常存善心
首先要常存善心,既已知“造业-结缘结怨-受报-再造业”的受苦循环,那么我们在受报时,便可以修慈悲忍辱,不再主动去结下新一轮的怨结。
比如在被人辱骂时,能忍住不去回怼,又比如发心食素,如一时无法转变,可以先从购买三净肉(也即此众生不因我而死、我没有看到或听到它被杀的情景),或仿荤素食,并发愿每日吃一顿、每周吃数顿开始。
如此业报虽多,但在无尽的轮回中,终有还尽的一天。
发露忏悔
业所作不失,凡所作业,必定受报,但受报的程度却因我们的处理方式有轻重的不同。就好像争执的双方如果能彼此道歉、原谅,那么争执就能由大化小,怨结同样如此。
而拜忏便是经由在佛前披露忏悔过去所作恶业,诚挚地与过去被我们伤害的众生致歉,并在十方无量诸佛菩萨前承诺再不复犯。
而若果真能再不复犯,便再不会产生新的冤亲债主,从而也就能够永离这个由业力推动的轮回体系,从而离苦得乐,得大自在。
超度
在上述方式之外,还可以为我们的冤亲债主超度,令其因为这个因缘能够听闻佛法,也能从这个受苦的轮回中解脱出来,与我们解冤释结,从今以后,永为法亲无别异想,常为菩萨慈悲眷属。